好作品是对生命最好的诠释 ——82岁的申进贤和他的艺术人生 左素莉 ·申进贤简介· 申进贤,1937年生于源汇区问十乡陶桥村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,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,河南省齐白石研究学会理事,市美术家协会、市书法家协会顾问,郾城区美术家协会主席。1987年,书法作品在“九华山杯”全国书画大赛中获一等奖;1989年,书法作品在“于右任杯”全国书画大赛中获一等奖;1989年,国画在庆祝建国4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上获二等奖;1990年,书法作品在“孔子杯”全国书法大赛中获一等奖;1991年,书法作品在首届全国规范汉字楷书大赛中获一等奖;1991年,书法作品在“水政杯”全国书画大赛中获一等奖;2013年,国画在“庆祝十八大”全国书画展中获金奖。 《富贵和谐图》 早晨5时,一抹明丽的晨曦涂抹在天空的额头,世界微亮,清新流动。82岁的申进贤起床了,他走进了书房。洁白的宣纸是一个浩大空蒙的世界,向他发出永恒的呼唤;而墨香,与对艺术充满痴情的灵魂散发出的香气交融,在室内轻漾。内心澄净,灵感萌生。他开始作画、写书法,把绚烂的才思和浓郁的情思融于笔端,在宣纸上纵横驰骋,直至7时。 退休以后,申进贤坚持早晨作画、书写两个小时,白天或在书房画画、书写,或到郾城区老年活动中心及他创办的书画班讲授书画,为传播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奉献着赤心,挥洒着热情。 书画如其人。申进贤是那种潜心艺术、严谨内敛的人。“心正则神自正,神正则气自和,气和则色自润,色润则形清。”恬静的心态让年逾八旬的申进贤气色红润,他的书画作品也都凝聚着一种优雅的宁静、含蓄的飘逸。翰墨丹青映着生命艳美的夕阳,绽放出璀璨风华。 申进贤说:“现在是我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,身体健康,精力充盈,时间可以随意支配,82年的人生经历沉淀下来深刻的生活感受,笔墨功夫也已成熟老到,拿起笔,随手完成的作品,基本无废品。现在搞创作,不为金钱,不为名利,只想创作出好的作品,作品是对生命最好的诠释和礼赞。” 《心经》(小楷) 用心打磨 书法迈入炉火纯青之境 申进贤1937年出生于源汇区问十乡陶桥村,1960年从许昌师专美术系毕业后一直从事文化工作,1998年退休。在书画创作中,申进贤主攻国画花鸟及书法小楷,兼修国画山水和人物。他的作品多次入展全省、全国大展,并多次获奖,其中,不少作品在书画刊物上刊登,并被多家纪念馆、博物馆收藏。 “我从小就喜欢书画艺术,这是一种本性。”申进贤说,“那时,看见书上、报纸上的画就高兴得不行。因为家里穷,没有钱买画册,就把书上、报纸上的画剪下来贴在本上,汇集成几本‘画册’,没事就照着画。”上初中时,申进贤遇到了他人生中第一位美术老师——当时的漯河二中教师吴凤仙。申进贤从吴凤仙老师那里学到了不少绘画知识,画技有了显著提升,深得吴凤仙老师喜爱。老师让他担任班级美术小组组长,他经常帮老师出板报,在学校里小有名气。看到申进贤很有美术天赋,1958年,吴凤仙将他推荐到许昌师专美术系深造,系统学习绘画知识,练就扎实的基本功。 1960年,从许昌师专美术系毕业后,申进贤被分配到周口市扶沟县文化馆工作。“文革”期间,由于种种原因,他不得不放弃自己擅长的国画。不画画了,他从文化馆找来古字帖,开始苦练书法。起初,他练柳公权的《玄秘塔碑》,一天只练三个字,直到写得和字帖上的字一样才放下笔。一本《玄秘塔碑》,他练了三年。在练字的同时,他认真读帖,寻找入笔、行笔、收笔的规律,书法水平突飞猛进。“文革”结束后,申进贤练习书法用的纸可以装满几架子车。国画一丢就是十年,但是,十年,字却练成了。1983年,他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。他的书法作品参加各类省级、国家级比赛,屡屡获奖。 “因为写小楷,尤其是蝇头小楷,更需要耐心和静心,很多人不愿意写。别人不愿意写的,我写,这样更容易成功。”在书法创作上,他选择主修小楷。他说:“写小楷难度很大,字小,笔画要求严格,偏离了法度,就成为败笔,不美了。写小楷不仅要精道到无败笔,还要求气韵统一。” “文革”结束后,申进贤澎湃的创作激情一泻千里。1982年,他用了一年零三个月时间写成唐诗三百首蝇头小楷长卷,可谓字字都由心血凝成。从1982年到1989年,他写成了十几幅蝇头小楷长卷。他的小楷隽永轻灵,笔意沉着,既秀丽柔美,又不乏遒劲洒脱。 勤学苦练 成就“豫南牡丹之王” 1974年,申进贤被调至郾城文化馆工作,文化馆为申进贤提供了良好的写字、画画条件,他又重新开始画喜爱的国画。清代画家、国画一代宗师石涛曾说“搜尽奇峰打草稿”,认为书画作品应多采素材、多观事物,才能迸发灵感,创出奇妙之作。同时,石涛又认为,画作应多磨多练,于反复磨炼中不断摸索,以便将“搜尽奇峰”所产生的创作灵感和意境淋漓尽致地展现于作品当中。申进贤每年都要背着画夹到山里写生,足迹踏遍我国名山大川,观山峰奇峻,看云雾缥缈,察草木葳蕤,将千山万峰的神姿和意蕴镌刻心中。他的山水画峰峦沉雄清峭,草木葱茏多姿,云水灵动飘逸,意境浩瀚、辽阔而深邃,饱含沧桑之韵,又清新明丽。他的山水画《峡谷行舟》,山峰险峻苍劲,草木深郁沉凝,峡谷间,三只红褐色的小舟在水上行驶,看似冷清的山野弥漫着暖意,流淌着生命力,仿若精神家园。 《得意春风豪醉情》 在画山水、人物的同时,申进贤主功国画花鸟,尤其擅长画牡丹,享有“豫南牡丹之王”的美誉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申进贤每年4月中旬都去洛阳写生,在洛阳待上半个月,仔细观察牡丹,把初开的、半开的、盛放的牡丹用相机拍下来或画下来,在脑海中装了很多牡丹形象。他还买了几十本大家的牡丹画集,认真体悟。他认为,画牡丹造型要美,要有立体感,颜色要明艳,要栩栩如生。静观申进贤笔下的牡丹,或花姿端丽,或雍容华贵,或清秀淡雅,或灿然明媚,或淡宜纯净,或含蓄蕴藉,或空灵秀逸,带给人美感和启迪,既抒发了申进贤对美好生活的珍爱,又传达了他明朗的艺术个性,体现出他对绘画艺术的独特审美与探索追求。申进贤笔下的梅花、兰草、秋菊、翠竹、莲荷等皆俏雅富有灵趣,折射出申进贤爱美、爱生活的淳朴情趣。 培养人才 芬芳桃李满天下 “除了创作,我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培养学生了。”谈起学生,申进贤很动情,眼中似有泪光闪烁。 在郾城文化馆一干就是十几年,申进贤的主要工作就是举办书画培训班,培养书画人才。我市一些著名书画家都曾师从申进贤。如今,申进贤已是桃李满天下。万盘根是申进贤的得意门生,以前家里很穷,他连吃饭的钱都没有,但他喜欢画画,就跟着申进贤学画画。“他很有灵气,是块画画的料,我让他住在文化馆,跟我睡一张床,跟我一起去文化馆食堂吃饭。后来,中央美院到农村招生,我又推荐他上了中央美院。”申进贤说,“他连去北京的路费都没有,我给了他200元,让他到美院报了名。这个学生学习刻苦努力,毕业后被分配到总政歌舞团搞布景设计。” 《雪里梅花耐风寒》 现在,已80多岁的申进贤还在郾城区老干部活动中心讲国画课,还办了4个少儿书画培训班。今年78岁的何学桢和申进贤认识已有几十年,在申进贤还在郾城文化馆工作的时候,就前去拜师学艺,现在,只要申进贤开课,他就一定去听。何学桢告诉记者:“因为我年轻时在学校担任美术老师,很早就跟着申老师学习国画。每次去文化馆申老师都特别热情,当时家离得远,晚上回去不方便,申老师还给我安排地方住宿。申老师的人品值得我一辈子去学习。” 今年62岁的王淑琴是驻马店人,跟着申进贤学习画画已经两年多了。“我是听说申老师在郾城区老干部活动中心讲授国画知识,才专门跑来跟着他学习的。”王淑琴对记者说,自己慕名来学习画画,还在漯河租了房子。每周四申老师开课,王淑琴一般周三就来到漯河,周五再回驻马店。她说:“因为我是真的很喜欢画画,所以不会感觉累。在这里跟着申老师学习的有不少外地人呢,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。” 《琵琶行》(小楷) 申进贤七十大寿时,学生们为了给他一个惊喜,悄悄地为申进贤准备了一个生日宴会。“到场100多人,坐了十几桌子。”这么多学生、朋友来给自己过生日,申进贤很感动。 申进贤八十大寿时,他在郾城区美术馆举办了“艺树长青”申进贤八十寿诞书画作品展,展出90多幅书画精品,广受好评。他的100多名学生都参加了开展仪式,共贺恩师八十寿诞,表达对恩师的敬意和祝福。申进贤说:“我有这么多有成就的学生,他们都很尊重我,我可满足、可骄傲。” |
市文联电话:0395-3133887 豫ICP备20021530号-1
Copyright © LHWL.ORG.CN. All Rights Reserved.